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
简称:上海电院
英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英文缩写:suep
学校主页:http://www.shiep.edu.cn
学校地址:上海市平凉路2103号(平凉路校区)邮政编码:200090
上海市学海路28号(学海路校区)邮政编码:201300
成立时间:1951年
校训:爱国 勤学 务实 奋进
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上海动力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 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样本,开始了本科层次的办学历程。李鹏同志为学校毕业证题写了校名。五十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毕业生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各方面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毕业证。
院系及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证样本、国际交流学院毕业证样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含华东电力继教中心)共七个二级学院毕业证样本,以及数理系、外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四个直属系部 。
学校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等2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管、文、理、经五大类别。学校还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厂集控运行、工商管理等多个高职专业。学校在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三个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的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厂应用化学与环境保护四个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经济与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学校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力与自动化工程、电工电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物理实验、 电力自动化技术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训练、电力经济与管理、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共十大实验中心,有三十七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另设一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其中 “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电站自动化技术”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八十二万余册,电子图书百万余册。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600多人,其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近80%,博士比例达到2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近40%,其中数十人具有博士和硕士生导师资格。近年来,一批国内知名大学毕业及国外学成回归的博士、硕士陆续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博导、教授为核心,以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科学术梯队。这支队伍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另外还聘请了包括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几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为学校毕业证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建设成果
办学五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努力创建“刻苦、勤勉、求是、创新” 的优良学风。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毕业证的根本任务;坚持为电力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后勤社会化、学生寝室社区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分别荣获了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上海市教育系统的“双文明”单位称号,并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和“花园单位”。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验收,成绩为优秀。
学校实行全面学分制、主辅修制和选课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成立了选课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毕业证、大学生服务中心等。
科研水平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趋明显、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与时俱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及全国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在发电新技术、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电网安全及自动测控、信息管理及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学科特色。学校拥有一支由顾问教授(院士)、博导、教授、博士等组成的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的构成得到了优化,项目的含金量明显提高。学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课题、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纵向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和许多由企业委托的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革新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横向课题。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荣获上海市、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科技进步奖和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sci、ei和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
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检验学校毕业证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合社会需要的主要指标。作为学校毕业证的“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始终得到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确立了“就业主导、举校联动、巩固电力、拓展纵横、两形并重、确保五率”的就业方针。通过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学校毕业证借助广泛的校友网络和多年来与各行业用人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近几年来,在校党政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
国际交流
目前我校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同时,该院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该院讲学及合作科研,聘请多名国外学者、专家为该院名誉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学生到该院学习或实习;并且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各国访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还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毕业证样本、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毕业证样本,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大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电力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研合作
学校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企业参与办学,增强了办学的经济实力和活力,同时各电力企业如大型发电企业、供电公司等为我校学生生产实习、现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上海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股份公司、南通供电公司、嘉兴电厂、外高桥电厂等多个外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的协议。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将工程应用中的先进技术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大大促进了学校毕业证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国产学研教育协会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并被确定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精神,学校在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中加强区校合作,共建电力高科技创新基地,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将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电力行业和上海市快速发展的机遇, 朝着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电力科技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历史沿革与概况
1951年10月15日,在近代中国第一个使用电力的城市上海诞生了上海电力学院的前身——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首批320名新生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调配到位并正式开学上课,由此翻开了学校毕业证办学历史的第一页。
建校初期,校舍简陋,设备匮乏,环境艰苦,但第一代教职员工筚路蓝缕,勤勉务实,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新中国电力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华东地区电力系统工作的首届优秀毕业生被人们尊称为“108将”。办学元老、华东著名的电力专家潘廉甫先生,曾作为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电厂的杨树浦发电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反动势力“二六”轰炸后远赴瑞士采购电厂设备,为上海尽快恢复电力生产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正值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学校积极顺应电力工业发展形势,将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经常组织师生奔赴电厂建设工地,摸爬滚打,昼夜奋战,积累了电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1952年l0月,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毕业证后,相继经历了燃料工业部上海动力学校毕业证、电力工业部上海动力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半工半读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的转换。1960年8月起,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进入了以大专为主、兼有中专的办学层次。
“文革”期间,学校饱受磨难,正常教学难以为继。广大教职工克服困难,去电厂、下农村,以多种形式服务电力,学校在“文革”后期,又招收了电力技工班和“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证样本”学员班,培训了一大批包括农村电工在内的各类电力建设者。
改革开放迎来了教育事业和电力事业发展的春天。1978年5月,教育部和水电部分别发文恢复学校毕业证大专办学,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列入当年全国统一招生计划。1979年2月,水电部发文明确学校毕业证实行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进入本科办学层次,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样本,1986年12月,李鹏同志题写了校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学校于1996年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办学合格性评估。2000年起,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学校实行属地化,划归上海市管理。经过本科办学20年的努力,学校于2006年初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由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海电力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毕业证,系我国目前独立建制的三所电力高校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学校地处我国经济文化十分发达的上海市,设有两大主要校区,其中,杨浦平凉路校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浦江之滨,毗邻杨浦大桥,已被纳入杨浦知识创新区体系;南汇学海路校区位于南汇科教园区内。学校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
学校现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经济与管理、国际交流、高等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等7个二级学院和数理系、外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4个直属系部。学校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25个本科专业,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应用化学等3个硕士点,拥有9大实验中心、35个实验室和12个研究室,其中,“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和“电站自动化技术”2个实验室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有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五大体系:一是以电力产业链为主线、辐射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体系;二是以理论、实践、外语、计算机、素质拓展教育教学五条线四年不间断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三是以学分制为基础平台的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四是以过程监控和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五是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学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科研基金、国家航天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高水平纵向课题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2005年,学校的科研经费接近4000万元,有3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近420篇,其中核心期刊180多篇,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6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6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95人;专任教师5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9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75.76%,博士比例达到19.13%,远高于全国同层次院校水平。学校还从国内外聘请5名院士、50多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已形成良好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中有63人次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及奖励,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等;有23人次纳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有44人被列入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学校图书馆总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藏书总量为76.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4.4万册。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共有本专科学生近10000人。2004届和200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3.9%、97.5%。
学校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其中不少成长为电力系统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包括华东电业管理局局长、华东电力集团副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主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安徽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上海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等,还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广大校友立足电力,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母校争光添彩。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社会声誉日隆,连续四届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得上海市花园单位的称号。学校数十次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青年报》、《上海科技报》等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任重道远,心雄志坚。遵循“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上海电力学院正朝着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电力科技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发展基本历程
五十余载不懈奋斗,五十多年风雨历程
上海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10月,系中央与上海市共建的、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五十多年来,主要经历了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上海动力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上海电力学院几个发展期。
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的创建(1951.10—1952.11)
1951年初,中央燃料工业部根据全国电力工业会议“适应电业发展,培养电业干部”的精神,指示上海电力公司筹建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7月9日,上海电力公司召开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第一次筹备会议,成立了校务委员会。8月25日,上海市政府决定将上海市政建设干部训练班和上海中学工科班等职校共320名学生调到电业学校毕业证,租用上海扬子江饭店(现为申江饭店)作为临时集中校舍。上海电力公司选派了20多名干部、教员和工作人员到校工作,由蔡敦基临时负责,同时选定隆昌路371号作为校址。9月16日,全部师生从扬子江饭店迁入到隆昌路新校舍。10月初,上海电力公司任命李汉杰兼任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校长。10月15日,学生分机电、机械两个专业,六个班正式开学上课。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毕业证(1952.11—1953.11)
1952年6月7日,华东工业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决定由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负责筹建一所中等电力技术学校毕业证。7月25日,学校正式建立了筹备处。 9月13日,华东区高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停办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将该校平凉路2103号校舍和眉州路家属宿舍由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接管,作为开办上海电力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之用。9月15日,上海电业学校毕业证以上海电力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的名义招生,规定招生对象为上海电业职工子弟,在职的市政工人等,10月9日,华东工业部决定学校毕业证隶属该部领导,校名定为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毕业证。 10月15日,学校召开教职员工大会,阐明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修业年限(三年)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的问题。11月3日,786名学生按文化程度编班正式上课。当时共有教职工90名,其中教师49名。
燃料工业部上海动力学校毕业证(1953.11—1959.8)
电力学校毕业证的中专教育,在教学上基本是照抄苏联的中专模式,学生业余负担过重,体质下降。1955年春,决定停止实行“六节一贯”制的苏联模式。1957年秋,根据电力工业部通知,学校将三年制学制改为四年制。1958年,我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走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开始脱离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的教育方式。1959年8月,易名为水利电力部上海电力学校毕业证.
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1960.8—1985.1)
1960年5月,为了拓展办学规模,华东电管局创办的上海业余动力学院并入电力学校毕业证。7月,华东电管局创办的半工半读的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并入该校。两校合并后,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毕业证,1962年9月,国家水利总局所属上海水电学校毕业证停办,所有房产、设备、财务、教职工及134名学生并入电力学校毕业证。从此,电力学校毕业证进入了大专和中专兼容的新阶段,学制为三年。1964年秋学校毕业证招收77名高中毕业生,缩短学制为两年半,作为培养中专生的试点。1965年秋,根据水电部指示,学校终止了招收中专生,校名又改为半工半读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设五个专业,学制四年。1966年夏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毕业证停课、停止招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学校事业迈出新的步伐,进入了复办、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1978年5月,教育部和水电部分别发文恢复学校毕业证为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毕业证,同时还将学校毕业证列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9月,在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招招收新生330名,共分八个班级,四个专业,学制三年。1979年2月1日,水电部发文明确电力学校毕业证实行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样本(1985.1-- )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在水利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关心下,198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证样本。设置十二个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学校实行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水电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86年12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鹏为学院题写“上海电力学院”校名。1989年3月,学院首批三个专业被国家教委列为学士学位授予点,到1994年底,学院已有八个本科专业为学士学位点。1994年,电力部决定对部属高校体制进行改革,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上海电力学院进入华东电力集团。由电力集团参与管理,实行部、电力集团共同领导,以电力集团为主的管理体制。1995年12月5日,华东电力集团、上海市教卫党委任命陈大森同志为院长,张一尘同志为副院长。1996年10月16日,根据电力部的有关要求,经华东电力集团筹备,上海电力学院董事会正式成立。1996年11月11日,该院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评估。1998年3月2日,该院通过华东电力集团公司 “双文明”建设的考评和验收。200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的精神,该院实行属地化管理。 2003年,该院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2004年6月1日,上海市科教党委任命曹家麟为院长,石奇光、万峰、姚秀平、张浩为副院长。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将近1000亩(含国顺路、南汇校区)。学校2004年11月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有10系3院1部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归并,现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证样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等6个二级学院毕业证样本,以及数理系、外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4个直属系部。学校现有35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2个研究室,馆藏图书50余万册,图书馆已实现现代化书目检索管理系统。我校是国家正式确定的25个产学研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居上海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毕业证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等各门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电力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开放式的多科性大学毕业证样本。
各二级院系简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现由动力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保工程研究所和一个国家级水处理类职业资格鉴定所六部分组成。学院拥有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具有2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共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29人,占专任教师的56%,具有博士学位31人,占专任教师的39%,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所占的比例达到46%,基本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了复旦大学毕业证样本、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兼职教授10多名。
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齐全,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教学实验设施和科研实验基地。尤其是近年来我院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工程和电厂应用化学及环境保护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后,根据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添置科研用仪器、设备、软件及筹建、改建实验台20套(件),其中单价在数十万元以上的有15套。学院“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已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并已接待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同济、上大等高校的研究生以及华东、安徽、河北等电力实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事短期研究。
学院基础力量雄厚、科研成绩突出:近五年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包括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签订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总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论文近400篇,被sci、ei及 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申请专利30多项,获得授权20多项。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是具电力特色的、能够紧密联系电力生产实际、把握电力系统前沿科技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下设电力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两个系,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学科点。学院还设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重点学科、电力及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20余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6人。学院重视课程建设,有四门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近年来获得过七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我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80余篇、出版了专著与教材20余部。
三年来,我院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1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500万元;三年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的产值数千万元;与诸多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学院倡导: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态度与风尚。
在上海电力学院56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一直以培养优秀电力工程师为目标,为相关行业培养了近二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在本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气工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电气系统、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受到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控制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等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
系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设备状态检测、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市场与营销等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获得电气工程分析、设计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数字信号处理、电力系统分析(暂态、稳态)、电气主系统、发电厂变电所计算机监控技术、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自动装置原理、电力系统监控技术、配电网信息自动化、电力市场、电力营销以及本学科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主要实践环节:
电气专业实验;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设计(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等);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生适应的就业行业和部门: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强,就业面广。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力、电气工程相关的生产、运行、管理、规划、设计、建设以及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供电局、电厂、电力科研所、设计院等,不少毕业生也在市政、房产、金融和it等其他行业就职。同时,每年有不少毕业生以出色成绩考取各类重点高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不少人成为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自动化专业(含电站自动化方向)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以工程应用为主,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自动控制理论与工程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自动化仪表、电工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语,经过工程师训练,能在工业工程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设计、运行、调试、维护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
掌握本专业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控制工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能力。
较好的掌握运动控制或工业过程控制、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计算机以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受到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测控系统、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自动化仪表技术、过程控制、可编程控制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技术实习、自动控制类专题实践(控制原理应用实验、控制系统设计实践等),计算机应用类专题实践(c语言编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计算机硬件技术实践、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实践等),检测技术类专题实践,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生适应的就职行业和部门: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毕业生可以适应现代信息化企事业单位的多种需求。可从事电力、能源、化工、冶金等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自动化仪表、成套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咨询和生产销售;从事企业系统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开发、设计、调试与维护的专业人员。
测控技术与仪器(含电站测控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测量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与检测、网络通讯及机电一体化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机械基础、控制与检测理论、自动化装置、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较好的掌握光、机、电及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测控技术和应用能力、工业过程控制及测控仪器仪表、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并且有适应专业发展的科学精神和工作素质。
主要课程:
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检测技术、仪器设计与制作技术、仪表机械设计、光电测试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测控仪器仪表、测控仪器联网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电厂数据采集、电厂集控运行等。
主要实践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c语言编程实践、电子制作实践、检测技术实践、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实践、测控仪表及制作实践、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的就职部门和行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等大中型企业、设计院、研究院所、电力电子企业以及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
专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变电运行,线路运行)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气主辅系统生产运行技术,掌握配电、用电设备维护技术与管理方法,能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配电企业以及拥有一定规模的用电设备的各类企业、事业与机关团体从事电气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变电运行与线路运行两个方向。
就业领域:
电力系统的各类发电、电网、输变电、电力建设企业以及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各类工业的能源与配电部门,以及与电力系统设备、服务相关的各类商贸企业。
其中,变电运行方向主要面向:电网调度人员、用电监察、变电站运行人员;线路运行方向面向:电网线路运行人员、电网线路检修人员。
变电运行的专业主干课程:
继保原理、微机保护、变电站运行、电力网等
线路运行的专业主干课程:
继保原理、电力电缆、线路施工等
其它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二次接线、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用电管理、电机与拖动、自控原理、交直流调速系统、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可编程控制、自动装置、电力市场等。
主要实践教学:
金工实习、中级电工技能实训、高级电工应会考核集训、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实训、电工电子实训、plc编程及操作实训、交直流调速系统实训、认识实习、电力系统仿真等实训。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证样本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证样本是在上海电力学院在原经济管理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二级学院毕业证样本。目前下设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六个本科专业,另设涉外经济、公司理财等多个本科专业方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个学科。在上海电力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学院成立了电力企业管理、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管理、电力金融、电力安全管理四个研究所。学院现有上海市“电力经济与管理”本科教育高地、上海市“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第四期)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教委“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第五期)重点学科。
学科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这次本科教育评估中,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校的定位与办学理念、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对我们二级学院的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等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围绕专业发展的定位与办学理念、经管学科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教育管理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学习。广大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科布局、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学科群、交叉边缘与新兴学科的建设,学科方向的凝炼,学科梯队的形成,学科基地的构建,专业的布局、结构与设置、专业发展的特色等。逐步形成在大工科的背景下自己的教学管理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学院强调教学科研并重,师资力量快速增强,管理注重文化取向、办学效益、特色明显。学院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条件,现有教师80多名,学科点有教授8名,兼职教授9名,副教授28多名,高级工程师1名, 博士(后)30多名。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名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原国家电力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开发、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学科建设支撑条件等方面制订了相应措施。
在教学改革方面,“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潜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四化教学法”获得电力部教学成果优秀奖(2000);产学研合作教学“星火旋进模式”获得上海市产学合作教学优秀阶段性成果二等奖和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电力企业管理》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1999),“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旋进理论初探”获得电力高教第四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一等奖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优秀论文成果奖(2001);“运筹学课程综合改革”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旋进教学法”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运筹学”(2005)、"管理信息系统(2006)"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管理学原理"(2007) 、“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2008)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运筹学(2005)”“管理信息系统(2005)”"管理学原理(2006)""市场营销学(2006)"“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运筹学》教材获得校优秀教材(2005)。
近三年,学院继续紧紧围绕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及能源电力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20多部,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在内的纵向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4人次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励。在服务社会和电力行业方面,学院毕业证样本为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做决策咨询、宣讲报告和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30多项(次),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学院的本科专业均是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学院极为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在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成立了电力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物流管理实验中心、工程管理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电力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电力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公共管理模拟实验室。学院拥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0多个。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00人;通过多年努力,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已有多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证样本、复旦大学毕业证样本、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证样本、南京大学毕业证样本、浙江大学毕业证样本、同济大学毕业证样本、武汉大学毕业证样本、中山大学毕业证样本、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上海财经大学毕业证样本、上海海运学院毕业证样本、上海大学毕业证样本、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还有多名学生分别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证样本、诺丁汉大学等英国、美国、法国的知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长期以来,学院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十多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获得第三届“天堂硅谷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002)、第三届“张江高科杯”上海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002)、上海市高校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2003);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赛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2003);文汇报“文汇学子论坛”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分别获奖,其中2005年获一等奖。获得第九(2005)、十届(2007)“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8年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大学生首届创业梦想大赛二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是我校集电子、计算机、信息于一体的新型学院毕业证样本,学院由计算机系、信息工程系、通信系、电子系、实验中心等5部门组成,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学院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学科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设有六个研究所——电力信息化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电气控制研究所、电力通信技术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图像技术研究所,一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环境,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达30多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0余人。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目前承担着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行动计划”产学研联盟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电力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等共20多项,年平均科研总经费达500多万元;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近三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市曙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面向新兴的it行业,精心培育it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按照“实验、技能、实习、设计、综合”五个模块立体推进;构建实践与创新应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社团科技创新活动;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以科技服务企业、科研促进本科教学;以电力工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为背景,培养具有电力知识背景的it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学生的考研率也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前景良好。近三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直属外语系概况
1.历史沿革:直属外语系组建于2000年3月,并于当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建系以来,直属外语系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遵循我校“爱国、勤学、务实、奋进”的校训精神,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英语本科毕业生。
2.机构设置:直属外语系共有6个教研室,分别为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英语专业基础教研室、英语专业高年级教研室、旅游二外教研室和高职函授教研室。
3.专业设置:直属外语系除了承担全校本科生和成教生的公共外语教学(含英语、法语和日语)外,还开设英语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四个专业方向,学制四年。目前,全系共有英语专业本科生768人。
4.师资队伍:直属外语系共有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72人,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师占39人,从事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占33人。
5.语音室建设:直属外语系有语音室7个,由学校毕业证统一管理。另有课件制作中心一个。
6.实习基地建设:现有三个教学实习基地, 三个教学实习基地分别为上海市南汇中学、上海语通翻译公司、上海道恒旅行社。
7.科研工作:近3年来,全系先后承担上海市教委项目18项,目前在研项目32项。建系以来,直属外语系教师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先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3部,编写专业教材和辅助教材16部。
8.图书资料:直属外语系资料室于2002年筹建。直属外语系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图书资料。目前资料室各种图书杂志已初具规模,基本上保证了我系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直属数理系简介
直属数理系下设5个教研室分别是信息科学、金融数学、计算数学、物理、计算机图形教研室,一个物理实验室和两个研究室:工程计算与优化研究室、太阳能研究室。直属数理系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信息科学方向、计算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直属数理系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讲师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39人。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是带领各学科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力量。其中,一批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正在成为数理系发展的生力军。近几年,直属数理系有多名教师分别获得电力部“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上海市教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上海市育才奖等,不少教师分别获得院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称号和奖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委的教学成果奖、以及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还有不少教师分别获得院级的教学和科研奖励。近几年共撰写学术论文60余篇,科研经费100多万。另外,直属数理系还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可供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教学实习使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数学”、“计量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三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也是本专业的基础与支柱。本专业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控制理论、计量经济、保险测算、计算机应用理论与软件开发技能,并进行扎实的应用数学、金融数学、计算机等科研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金融分析和软件开发等工作。
专业方向:
本专业设置三个专业方向:信息科学方向、计算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本专业按专业招生,到大学三年级时,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和学生的志愿,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并且还可以选修其它专业方向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五类:
1. 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运筹与优化,数学模型与实验等。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等。
3. 信息科学方向专业课程:控制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与编码等。
4. 计算数学方向专业课程: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最优化方法等。
5. 金融数学方向专业课程:计量经济学,利息理论,数学金融学,精算数学等。
毕业生适应的就职行业和部门: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工程计算、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经济统计与金融投资分析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将来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也能在电力系统内从事信息、计算、经济、计划、规划、调度、预测、管理、软件开发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
上海电力学院历任院长
许英才(兼) 筹备小组组长 1985.7~1987.9
蓝之达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7.9~1989.8
蓝之达 院长 1989.8~1995.12
陈大森 院长 1995.12~2004.5
曹家麟 院长 2004.6~2010.12
李和兴 院长 2011.1~
上海电力学院历任校长,学校专业,本信息来自【证书编号查询网www.byhao.net】本网站专业查询:毕业证补办、毕业证电子版、毕业证编号规则、学位证编号规则、自考毕业证编号规则、学校代码查询、英语成绩单样本、毕业证编号代码、学位证编号、英语四六级编号、报到证编号、专业介绍、学校历任校长
上海电力学院历任校长,学校专业,本信息来自【证书编号查询网www.byhao.net】本网站专业查询:毕业证编号代码、学位证编号、四六级编号、报到证编号、专业介绍、历任校长、毕业证补办、毕业证电子版、毕业证编号规则、学位证编号规则、自考毕业证编号规则、学校代码查询、英语成绩单样本
TAG: 上海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