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毕业证之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毕业证样本。由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东北林学院毕业证样本,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
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本科毕业证样本
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毕业证样本。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毕业证之一,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毕业证样本。
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创建于1952 年,195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
1985年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样本。2007年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地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原动力区)。校园占地百余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等三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万3千多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学毕业证样本。林业大学2007年新增加图书馆b楼后,成为黑龙江省藏书最多, 建筑面积最大的双子图书馆。并且建有黑龙江省内最大、最先进的体育馆以及游泳馆。
东北林业大学简称:林大、东林、林业大学和东北林大。
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学士学位证样本
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毕业证样本。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以及成人教育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种类9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和57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0个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15个黑龙江省重点二级学科,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重点台站(即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有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植物资源生态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49个研究机构。学校的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现已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学校的植物学学科获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
【院系设置】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毕业证样本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证样本
交通学院毕业证样本
理学院毕业证样本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园林学院毕业证样本
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英语四级证书样本
土木学院毕业证样本
外国语学院毕业证样本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证样本
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证样本
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毕业证样本
国际交流学院毕业证样本
另设有研究生部和体育部。
该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0个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15个黑龙江省重点二级学科。学科体系完备,重点突出,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学校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审定权。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林 学: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 森林保护学
森林经理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林业工程: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植物学 生态学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 森林经理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林业经济管理
省重点学科群
林学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一级学科
生物学 林学 林业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省重点二级学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生物材料工程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
森林经理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生药学 企业管理 会计学 交通工程
(1)植物学
植物学科始建于1952年,在杨衔晋、周以良、聂绍荃等老一辈知名的植物学家的带领下,经过50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植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该学科1989年已进入国家重点学科,现任学科带头人祖元刚教授。该学科已在植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众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植物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九五”期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教学奖励6项,获国家专利5项,公开专利5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目前还承担了包括“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30项。学科拥有完善的配套研究单位,下辖的学术机构有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大植物药工程研究中心、野生植物保护研究院、《植物研究》编辑部及植物研究所等。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态学、植被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与保护生物学、代谢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等。拥有同类学科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总投资1250万元,总面积5663m2的逸夫实验楼一座;总投资3180万元的大型进口精密仪器和中试设备以及面积1000m2的温室;由日本资助建成的占地6500公顷的“老山森林野外定位站”1个,还在海南、浙江等地建立了野外实验基地。该学科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思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传统植物药研究的优势,和国家大型外向型制药集团———浙江海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植物药工程研究中心,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了多个具有广泛国际市场的天然药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生态学
生态学科创建于1952年,1962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2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阳含熙院士、王战、周重光、王业蘧、李景文、陈大珂等老一辈专家的不懈努力下,经过50年建设,形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国际生态学研究前沿紧密接轨的学科。
学科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下设6个研究所,8个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野外生态站和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在国家级原始阔叶红松林自然保护区、帽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城市林业试验地中创建了三个独具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野外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等国际先进总值3000万元仪器设备;积累了50年的生态定位研究资料。
现任学科带头人胡海清教授。现有教授19人(博导16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达68%。有11人担任国家一、二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已培养博士52人(28人成为教授、研究员或首席科学家,16人为博导),硕士201人。
现主要研究方向有全球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森林恢复生态学、林火生态学、森林遗传生态学。该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出版专著58部,发表论文900余篇。“九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948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转基因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51项。由周晓峰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39899370)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并被国际gcte计划接受为其核心研究项目,研究样带被纳入全球标准样带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首批成为国家级七个野外试验站之一,现为国家级正式台站。林火生态学研究与教学独具特色,是我国该领域惟一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代表我国该领域的方向和水平。该学科提出的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及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成为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次生林经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工程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支撑;在林木群体变异及环境因素影响、林木重要性状qtl定位、培育抗逆新品种等方面的研究已有重大突破。该学科在我国林业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森林工程
该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林业部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是国际林联(iufro)第三学部森林能源学组主席和森林作业与环境保护学组副主席单位;全国森林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以及全国核心中文期刊《森林工程》均挂靠在本学科,并由本学科人员担任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期刊主编等职务。该学科已为全国高等院校同类学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的学术骨干、优秀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自创建以来,先后在王长富教授、史济彦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初步建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森林工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掌握了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动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层次齐全,对外联系广泛、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力量强的学术队伍,已形成森林生态采伐理论和技术体系、森林工业特种机器人、环境友善型森林作业设备与安全工程、林区交通与物流工程和林产品检测检验与新产品开发等5个研究方向。该学科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同类领域中比较知名。现任学科带头人王立海教授。 该学科“九五”以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5项,948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它项目20余项。在森林生态采伐作业系统与模式、森林作业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木材科学与技术
该学科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2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9年设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整体特点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外延,充分体现了该领域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科整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史和建设基础,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梯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科带头人李坚教授,从师于我国著名木材学家葛明裕教授,是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国际知名的木材科学专家,现担任国际木材学会联合会执行理事,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他倡导木材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木材保护学、生物木材学、木质环境学领域率先开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研究成果。他率领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为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学科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学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材料防护原理与技术、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品质与环境学、生物材料机械加工与利用、生物材料化学加工工程等。
该学科将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的团队,在保持其国内同类学科领先地位的同时,力争在研究生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方面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相同专业学科点水平。
(5)森林保护学
该学科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2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实验室。1996年被批准为林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在原学科带头人邵力平教授、项存悌教授的领导下,该学科现已形成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任学科带头人刘宽余教授。
该学科由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学3个教研室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组成。重点设置了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3个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生28名,硕士生80余名,许多人已成为专家、教授,为我国森林保护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该学科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科研教学力量强、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学术群体。“九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联合项目4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3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教学奖16项。其中“杨树介壳虫等干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于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该学科是中国该领域最早的硕士点学科和目前惟一的博士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马建章院士。学科拥有国家林业局保护生物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教育部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等15个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基地及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杂志社、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动物学会也挂靠在本学科,拥有11000m2教学科研大楼、全国种类最齐全的野生动物毛皮标本室以及具公共教育职能的现代化野生动物标本馆等设施。学科现有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9.1岁,副高职以上人员占74%,硕士以上占87.7%,博士占52.4%,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均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与30多个国家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科研成果显著。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39项。出版各类教材专著百余部,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80%以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已培养硕士200余人,博士30人,博士后10人,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
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毕业证样本,同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已形成5个具有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野生动物生态管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产品利用,野生动植物检测鉴定,野生植物育种、保护与利用。这五个方向现已成为中国培养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人才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7)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学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于1996年创建并开始招生,并于200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学科,2006年批准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植被恢复与重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栽培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可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使科研工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教学与科研服务有机结合,具备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框架。
目前学科有教师21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人员达71%,硕士生导师6人。是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以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为支撑,拥有园林树木教研室、园林花卉教研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研室和园林实验中心,设有花卉研究所、北方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中心、大庆盐碱地植被恢复野外观测站。主要承担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植物抗性分子生物学、植被恢复与重建、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园林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项目10项,横向项目3项,累计经费达1000多万元。同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国家级专利3项,出版教材或专著1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8篇。
学科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了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和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和考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与研究活动。并有多人多次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同时还与国内有关学校毕业证建立了联系,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东京大学毕业证样本、清华大学等学校毕业证进修深造,聘请多名学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现有4人分别担任各学会领导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十一五”规划和学科建设的现状,学科将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水平。力争2010年将园林植物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向2015年建设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目标迈进,争取在2015-2020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使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并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园林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东北林业大学历任校长,学校专业,本信息来自【证书编号查询网www.byhao.net】本网站专业查询:毕业证补办、毕业证电子版、毕业证编号规则、学位证编号规则、自考毕业证编号规则、学校代码查询、英语成绩单样本、毕业证编号代码、学位证编号、英语四六级编号、报到证编号、专业介绍、学校历任校长
东北林业大学历任校长,学校专业,本信息来自【证书编号查询网www.byhao.net】本网站专业查询:毕业证编号代码、学位证编号、四六级编号、报到证编号、专业介绍、历任校长、毕业证补办、毕业证电子版、毕业证编号规则、学位证编号规则、自考毕业证编号规则、学校代码查询、英语成绩单样本
TAG: 东北林业大学